酒店設計總體規劃不能離開建築,古人雲:題填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利、無之以爲用。這幾句精辟的論述,雖說表達的是空間與實體的辯證關系,同樣可以說反映了酒店設計室內總體規劃與建築的關系實質。酒店室內空間的分布關于空間分布,是設計師們廣泛地進行功能分析、流線組織分析及對周圍環境分析後得出的空間組織關系。無論複雜的還是簡單的,各種類型的建築空間均是由各空間單元組合而成。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到,建築空間一般分爲使用部分、輔助部分及交通聯系部分三大類。空間分布主要是指用不同的組合手段將使用部分空間,輔助部分空間及交通聯系空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滿足不同類型酒店建築的需求。酒店室內空間的分布大體可歸納爲五種基本類型,即:以通道等交通空間爲聯系手段組織各類空間的組合;以穿套的方法將主要空間按一定順序的組合;以較大空間作爲主體穿插輔助空間的組合;高層空間的組合以及綜合性空間的組合。
以通道等交通空間聯系使用空間的組合這種空間組合的特點是各類房間的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上需要獨立設置。所以,各個房間之間就需要一定的交通聯系方式,如走道、過廳、門廳等與之相聯系,以形成完整的空間整體,通常稱這種空間的組合方式爲“走道式”的空間布局。這是一種較廣泛而普通的布局形式。這種類型的空間組合方式,一般又可分爲兩種,即內廊式和外廊式。內廊式指的是走道在中間聯系兩側房間,其優點是走道所占的面積比例較小,較外廊式而言較經濟實用。但是,這種布局房間的朝向有一半基本上是不好的。所以,在采用內廊式空間布局時,一般都把不常使用的房間、輔助房間、樓梯間等盡量布置在朝向較差的一側。另外,這種布置常因處理不好而造成走道空間采光不足等,常需在走道端部開設窗戶加以解決。而外廊式指的是走道單獨位于一側聯系房間,它與內廊式比較而言,有利的一面是所有的使用房間幾乎都可以爭取到好的朝向、通風及采光。缺點則是過長的走道,偏大的輔助面積,過小的建築進深等。
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其氣候的特點、地理位置均不同,應根據具體條件出發,來選用內廊還是外廊的空間布置方式。如南方因氣候潮濕悶熱,往往采用外廊式多一些,而北方因氣候寒冷等原因選用內廊多一些。